迎向21世紀──新「動盪時代」

迎向21世紀──新「動盪時代」

孫明德博士

 

身為研究工作者,彼得.杜拉克一直是管理科學領域的泰山北斗,能為本書讀者導讀,將最新的全球經濟趨勢與本書觀點結合,不只是我個人的榮幸與挑戰,也更證明了這本書的觀點與價值非凡。

 

進入21世紀後,「動盪時代」確實是個最貼切的名詞,我們先歷經了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網路泡沫、全球經貿也在二戰及冷戰結束後持續整合,近期更迎來了「英國脫歐」及「美中貿易戰」等反全球化浪潮,而2020年的COVID-19疫情,更對傳統的企業經營構成了嚴重的破壞。

 

此時,本書作者所提到的管理思惟,無論是對財務基本面及生產力的檢視、對科技創新及人口結構變革進行管理,還是面對國際政經分合的應對,都是當前全球政府和企業最迫切的問題與解決之道。

 

首先,面對經營環境的巨變,企業第一要務是檢視自身的存活能力,也就是本書作者提到的財力及生產力,在網路泡沫及金融海嘯中我們看到,很多有良好創意或百年歷史的企業不支倒閉,部分是由於槓桿使用過度,抵禦風險能力脆弱,或是好的想法無法轉換為生產力,只能尋求資本市場提供的「本夢比」來維持營運,這兩者都無法維持長久。

 

其次,在杜拉克著書時代難以想像的網路普及,伴隨著雲端服務、AI、5G等相應衍生的科技,對21世紀的管理者構成了新的挑戰與機會。前者如電商對傳統零售業及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服務的競爭,後者則可在疫情期間看到,許多企業透過新的科技工具進行「數位轉型」,以滿足工作者及消費者的居家需求。

 

此外,面對國際經貿分工帶來的勞動市場變化,作者一方面稱揚新興經濟體如台、港、星等亞洲四小龍,透過外銷及貿易順差來提供更多機會,另一方面,也提醒先進經濟體如歐、美、日等國,過於保護個別產業的就業,他建議這些國家在退休年齡上限及福利制度進行改革,以免限制了勞動市場活力與發展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面對全球經貿在20世紀的整合,作者觀察到了國境界限被經濟分工及貨幣主權所取代。以往的企業管理者只需要在公司內部設置「國際企業部」就可以處理的問題,現在則必須全公司都國際化才能應對。事實上,在台灣商學院的教學也可以看出同樣的變化趨勢,早期大專院校只有「國際貿易」有較多的英語及貿易課程,現在則是所有科系都強調要國際化,也可看出新時代的國際化必須全員融入,而不是管理功能分支或特定專業。

 

最後,如果要對這本書作一點補充的話,由於作者著書時正處於全球大整合的階段,當時隨著冷戰結束,中、俄、東歐等新興經濟體融入全球分工體系,WTO的成立更為國際經貿提供了新的制度依循。但進入21世紀,隨著美中貿易摩擦加劇,歐盟內部對目前的合作型態也有不同意見,產生了許多作者當時無法看到的變化,但這可以解讀為一場不同的動盪環境,相信讀者同樣能從作者的思維和卓見中,找尋到適合於今日的管理妙方。 


(本文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)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