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從盧梭到希特勒》札記

        作者:楊無銳              郭碧英  摘錄

從根本上來說,理性自由主義就是極權主義。

〈從盧梭到希特勒〉是杜拉克最深刻的極權診斷之作。

杜拉克把盧梭、馬克思、希特勒視為近代史上三次極權浪潮。無論思想上的極權還是政治行動上的極權,它們的共同之處是否定自由,訴諸專制和暴政。

在〈從盧梭到希特勒〉裡,杜拉克正式展開對「絕對主義」的診斷。這篇文章的主題可以總結為:絕對主義(absolutist)非但無法捍衛自由,而且總是導致社會在對自由的歌頌中走向極權。

絕對主義者尤其危險,絕對主義者的特徵是只考慮基本信念、觀念,把信念觀念變成絕對教條。

杜拉克關心的,主要是那些「以自由主義者面目出現的絕對主義者」,杜拉克稱之為「絕對自由主義」(absolutist liberalism)。在公眾的心目中,這樣的自由主義幾乎就是自由的代言人,但杜拉克想要告訴讀者,他們不是自由的代言人,而是極權的先行官。

杜拉克說,各個時代的自由主義者總是這樣:理論上很大膽,行動上毫無成效。如果想要堅持某種人造真理,又想在政治上有效,唯一的出路是縱身一躍,成為極權主義者。

理性主義是自由的敵人,而非根基;理性主義是極權主義的催化劑,而非解藥。

人類可以憑藉絕對理性臻至完美。每一種宣稱可以帶領人類抵達完美的理性方案都被奉為絕對;「絕對」的意思,當然就是無條件地實現它自己,任何阻礙都應無條件地消除。因此,杜拉克又為正在診斷的理性主義加上一個限定語:絕對主義。

理性主義者(自稱「自由主義者」)反對暴政的主要方式,是批評。對一切舊制度的破壞確實真切,勇猛無畏,但他們的才能在於義憤,而非建設。

理性主義者習慣於把特殊的三段論強加給世界。經典的三段

論說:

●  大前提:所有人都會死。

●  小前提:蘇格拉底是人。

●  結論:蘇格拉底會死。

理性主義者的三段論說:

●  大前提:有必有B

●  小前提:世界是A

●  結論:世界以及世界裡的一切必走向B

杜拉克對基於絕對主義和理性主義的自由主義者,做了思想畫像和政治畫像。稍作回顧,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:

●   他們崇拜理性,把某種理性方案奉為絕對真理。

●   他們自認為方案得之於理性,但他們把方案奉為絕對真理,則是純粹的非理性。

●   他們把自己的方案視為唯一合乎理性的選項,或者說是理性唯一正確的使用方式。在他們的方案和無數個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之間,他們選擇前者。因此,若想將方案轉化為行動,他們勢必是反理性 的。

●   他們的信念的起點是非理性,終點是反理性。但他們沒有能力將信念轉化成行動,因為他們不能識別邪惡和敵人。他們總是期待以理性的方式讓世界進步成符合他們理念的人間天國。

●   總而言之,這樣的自由主義者有著專斷的思想性格。他們所欠缺的,是符合其性格的專斷行動。

杜拉克診斷了近代史上三次極權主義事件:盧梭、馬克思、希特勒。每一次極權主義登場,都重演相同的情節:

● 「理性主義」盛行。

●   某種理性方案被奉為絕對真理,理性主義變成非理性的偽宗教。偽宗教承諾,人類可以憑藉皈依理性方案臻至終極完美,由此引起對舊世界的無差別仇恨、對未來的普遍樂觀。

●   理性主義破壞有功,建設無力。它們的承諾失效,在行動上陷入癱瘓。

●   在理性主義製造的心靈廢墟、社會廢墟上,公眾陷入普遍絕望。

●   極權主義登場。

他的結論其實很簡單:選擇理性主義,就意味著走向極權主義。

杜拉克說,唯有能帶來更好的建設時,破壞才在政治上具有正當性。

杜拉克提醒讀者:唯有源自信仰的自由才可能成為抵禦極權的堤壩。

 

楊無銳著,《杜拉克札記:八篇文章研習錄》(台北:博雅出版股份有限公司,2023年),頁212-257

分享